首页 > 文化 >

刀郎新歌《罗刹海市》引发热议,“互撕式”解读是对文艺创作的“背刺”

发布时间:2023-07-25 14:32:00来源:
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

沉寂多年的刀郎推出新专辑《山歌廖哉》,其中一首新歌《罗刹海市》引发关注,冲上热搜,在社交媒体上,引发网友解读的热潮。(据7月25日扬子晚报)

《罗刹海市》这首歌无论从歌名到歌词,再到整个编曲、演唱风格,都极具个性化和神秘色彩,正因此,也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,激发了网友的想象力。有网友甚至制作表格,逐字逐句地解读整首歌的含义,认为歌曲是暗指那英、杨坤等知名歌手曾经批评刀郎的歌坛往事,借此揭露娱乐圈的势利和黑暗,一吐怀才不遇的胸中块垒。而刀郎本人目前未对此事作出任何回应。

刀郎最新发行的专辑《山歌寥哉》封面(来源:网络)

这首歌的歌名和歌词,可以看出是以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》中的文言短篇小说《罗刹海市》为灵感来源,该作品本身描述了一个以丑为美、是非颠倒的国度,借此讽喻世情。针砭时弊。蒲松龄在文末写道:“此篇乃愤世嫉俗之文章。”可见的确有反讽斥骂之意。所以,从由此而来的歌曲中,解读出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和嘲讽,也算是顺理成章,有迹可循的。

但是,在没有确切依据的情况下,直接将歌曲解读为抨击某些个人,试图从中咂摸出更多陈年的八卦谈资,再引发一轮饭圈互撕,其实是对作品意义的窄化,更是对创作的一种“背刺”。

《罗刹海市》歌词

回顾过去,所谓的恩怨和“打压”,不过是那英担任音乐风云榜评委时,反对刀郎入围“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歌手”,表示刀郎的歌曲虽然销量高,但没有音乐性。杨坤、汪峰也曾公开质疑过刀郎的作品。但上述评价仅仅是停留于作品,并没有上升到对其个人的攻击,刀郎当时也曾回应相关风波,表示是空穴来风。如今,风波已经过去了十几年,非要说刀郎的新歌是针对某几位音乐人进行反击,确实有些“过度解读”,不但容易挑起不必要的争端,也让创作者显得过于“小气”了。

当然,也有人会说,受众有解读文艺作品的天然权利,任何解读本身就是主观的,并非客观事实的陈述。但是,牵强附会、捕风捉影式的解读,如果指向性、攻击性太强,致力于挑起互撕和谩骂的话,会让原本有诸多可能性的作品变得扭曲狭隘,更会给创作者带来巨大的压力。何况有些讨论甚至已经偏离了文艺和娱乐本身,走到无理攻讦,宣泄情绪的“斗兽场”,背离了文艺创作的基本功能,扰乱了网络传播秩序。这些都是创作者和真正喜爱作品的受众所不愿意看到的。

部分网友对《罗刹海市》的过度解读式评论

充满丰富隐喻和未知性的文艺作品,的确很容易激发观赏者的解读热情,而作品一旦公之于众,其必然有一部分价值,会通过观赏者的共鸣和理解去实现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哪怕是创作者自身所阐述的理念初衷,有时也与受众所感受到的大相径庭。但无论如何,让文艺回归文艺,让创作基于创作,应该是完善的、积极的文艺评论的基础,否则,不过是借着他人的作品,玩着卑鄙的文字游戏,宣泄内心的极端情绪而已。

在越来越丰富多元的创作领域,对于文艺作品的解读和二创,层出不穷,五彩纷呈,但我们越是希望看到这样繁荣灵动的景象,越是要抑制消极解读、八卦式解读的冲动,每个人对文艺创作多一分理性和包容,文艺创作的环境才能更开放,更有活力。

(来源:极目新闻)

(责编: admin)

免责声明:本文为转载,非本网原创内容,不代表本网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